内毒素是 革兰氏阴性细菌细胞壁中的一种成分,叫做脂多糖。它位于细胞壁的最外层,覆盖在细胞壁的黏肽上。内毒素只有在细菌死亡溶解或用人工方法破坏细菌细胞后才释放出来,因此得名内毒素。
内毒素的毒性成分主要为类脂质A,这种物质在细菌存活时被细胞壁所包裹,不会对宿主产生影响。然而,当细菌死亡或被破坏后,内毒素释放出来,可以引起宿主的免疫反应,导致发热、微循环障碍、内毒素休克及播散性血管内凝血等。
内毒素非常耐热,只有在160℃的温度下加热2到4个小时,或用强碱、强酸或强氧化剂加温煮沸30分钟才能破坏它的生物活性。与外毒素不同,内毒素不是蛋白质,因此不能被稀甲醛溶液脱去毒性成为类毒素。
在临床中,内毒素的释放与细菌的种类、数量以及宿主的免疫状态有关。例如,革兰阴性菌的内毒素含量较高,其引起的症状也较为严重。此外,宿主的免疫系统对内毒素的反应也会影响病情的发展。
在畜牧业中,抗生素的应用是产生内毒素的主要原因。有时猪场应用完抗生素之后,出现猪只的死亡,这就有可能是抗生素杀死体内大量的革兰氏阴性细菌,一下释放出大量内毒素导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