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的教学主张是教师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形成的对教学活动的概括性认识,它体现了教师对教育哲学、教学哲学、教学追求和教学理解的深刻认知。教学主张可以是一种教学思想,也可以是一种课堂理念,其核心在于教师对教师与学生、教与学之间关系的认识,以及在这种认识影响下对教育、课程、教材和教学的理解。教学主张统摄教学方法、策略、流程和模式,是对“教学是什么”“教学该怎样”“教学往哪里”等本体性问题的回应、回答和指导。
教学主张的形成
教师应通过专业阅读获取更多教学思维的“生长点”,发展对教学理论的判断力、鉴赏力与建构力,从而重建自身专业发展的知识结构。
教师要在观摩优秀教师授课的同时,开展更多的实践活动,加深对教学理念的理解,以尽快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提炼自己的教学主张。
教师要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从成功和失败的教学活动中总结经验,提炼出有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教学主张的内涵
以学生为主体:关注学生的进步和发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快乐的学习氛围中成长。
关注教学成果:不仅关注学生学到了多少知识,还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课堂表现。
养成反思的好习惯:通过反思自己的教学,不断进步和完善。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设置情景、游戏等方式吸引学生,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教学主张的重要性
专业影响力的核心:教学主张是教师专业影响力的核心,引领着教师走向专业化,成为专业程度高的专家型教师。
教育自觉的关键性标志:教学主张是名师“教育自觉”的关键性标志,体现了教师对教育教学的深刻思考和系统性的认识。
名师成长的基本动力:鲜明的教学主张是名师成长的基本动力,标志着教师生命的永恒和不断垫高的高度。
结论
教师的教学主张是教师在个人实践基础上产生的,关于教学的理念、信念、情感、意志等的综合体现。它不仅是教师教学风格的体现,更是包含众多因素和理论的综合体。一个教师有了自己的教学主张,才能围绕一个核心点进行专业的思考、研究和实践。通过专注阅读、课例研磨、反思与总结,教师可以逐步形成和提炼出自己的教学主张,从而在教学实践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