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是唐代文学家韩愈在贬谪潮州途中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的主题主要围绕 表达韩愈被贬途中内心的愤慨和孤寂,同时表现了他忠于国家、不畏艰险的精神。
韩愈因上《谏迎佛骨表》获罪,被贬为潮州刺史。
在贬官赴任到蓝田的途中,他的侄孙韩湘赶来送行。
韩愈在诗中抒发了自己无辜远谪的郁愤,以及对前途的担忧。
通过描绘严冬时节的天雪冰寒,路途艰难,进一步增添了他内心的感伤。
诗中表现出他对国家的忠诚和对正义的坚持,即使身处逆境,依然希望为皇帝和国家除去害物。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早晨上奏,晚上被贬,反映出朝廷权力的不理性和君心难测。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表达了他宁愿冒犯权威也要服务国家的决心。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借景抒情,表达了他对家乡的思念和对未来的彷徨。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透露出他对侄孙韩湘的期望,希望在瘴江边收拾自己的尸骨。
此诗情感真挚,对比鲜明,是韩愈七律中的精品。
诗中不仅抒发了韩愈个人的情感,也反映了古代文人面对权力时的无奈与反抗。
后世诗人如贾岛读后,也深受感动,并写下《寄韩潮州愈》以表达对韩愈的敬意和友情。
通过这首诗,韩愈不仅表达了自己内心的愤慨和孤寂,更展现了他忠于国家、不畏艰险的精神,使这首诗成为唐代文学中的经典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