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间的礼仪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教师应避免冷漠无情,认识到对学生的冷漠无异于否定自己的人生价值。教师应关心学生,建立起情感上的联系,激起学生对老师的爱戴、信任和期望。
教师应尊重学生,避免傲慢与粗暴。在与学生交往时,教师应保持谦逊和礼貌,展现出高尚的修养。
教师的服饰应体现职业特点,美观大方,符合时代感,并受到学生的欢迎。同时,教师的仪容要端正、庄重、文雅、大气,不浓妆艳抹,不佩戴夸张的饰品,不染鲜艳的指甲,不染怪异颜色的头发。
教师的举止要端庄,坐姿、站姿和行姿都要稳健。在进出校门时,应主动向人问好,并将车辆整齐排放。
在课堂上,教师应在上课预备铃响时和蔼、微笑地走进教室,了解学生的上课准备情况。上课铃响后,教师应从容走上讲台,肃立并宣布上课。
教师应在校内讲普通话,使用礼貌用语和体态语言,做到谈吐文雅、举止端庄。在接受学生问候时,应回礼示意。
教师应不在教室、办公室、会议室等工作场所吸烟、喧哗,不随地吐痰、乱扔废物,保持良好的工作环境和氛围。
教师应认真参加升旗仪式,自觉按照仪式要求做到严肃、规范。
这些礼仪规范不仅有助于树立教师的良好形象,还能为学生树立正确的榜样,促进师生关系的和谐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