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高和寡”这个成语的意思是指 曲调高深,能跟着唱的人就少。它旧指知音难得,现比喻言论或作品不通俗,能理解的人很少。这个成语出自战国·楚·宋玉的《对楚王问》。
在原文中,宋玉通过一个故事来阐述这个道理:有一个人在郢都唱歌,他先是唱《下里巴人》这类通俗民谣,有几千人都跟着唱;后来,他唱起《阳阿》、《薤露》等意境较深一些的曲子,只有几百人能跟着唱;最后,他开始唱《阳春白雪》这类高深的曲子时,只剩下几十人跟着唱。最后他唱起用商调、羽调和徵调谱成的曲子时,人们都走开了,剩下两三个人能听懂,勉强跟着唱。宋玉通过这个故事说明,曲子越深,能跟着唱的人就越少,从而引申出“曲高和寡”这个成语。
因此,“曲高和寡”这个成语的意思可以总结为:
指某种艺术作品的水平或境界非常高深。
指很少有人能够理解或欣赏这种高深的艺术作品。
比喻真正理解自己或自己作品的人很少,难以找到知己。
这个成语可以用作谓语、定语和分句,常用来形容某些言论、作品或思想深奥难懂,不易被大众所理解和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