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站数据
8 9 7 4 1 5 9
首页 诗词精选文言文

文言文高考虚词

墨香

2025-01-12 22:21:58 阅读:730次

高考语文文言文中常见的虚词包括以下几种:

{$gdata[title]}

表并列关系,如“蟹六跪而二螯”。

表递进关系,如“日积月累,而今非昔比”。

表转折关系,如“言而无信,何以立世”。

表修饰关系,如“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连接状语和动词,表修饰。

疑问代词,询问原因或事物,如“不知何年何月,你我相逢”。

作前置宾语,问处所或事物,如“何地”。

作定语,如“何事”。

作状语,常表示反问,如“何其壮观,令人震撼”。

表疑问,如“此为何意,竟问乎我?”。

表测度,如“此事可乎?”。

表感叹,如“此乐何极!”。

介词,如“于何方,能寻得真我?”。

承接的起始,如“成功乃毅力之果”。

转折,如“始料未及,天降大任,乃知其勇”。

代词,如“彼乃真英雄”。

测度的度量衡,如“其事必有因”。

疑问的无言,如“其意何在?”。

代词,如“其真英雄也”。

构成深邃结构,如“所求者,人之本心也”。

被动的标记,如“受人所托,忠人之事”。

动词,表示“做”,如“不足为外人道也”。

判断词,如“是”。

介词,如“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连词,表示因果关系,如“前因后果,一气呵成”。

介词,如“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

连词,如“北救赵而西却秦”。

连词,如“与君共赏此景”。

助词,用于句末,表示判断或肯定,如“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连词,表示因果或转折,如“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助词,用于句首,表示停顿或强调,如“夫智者所以重其士而亲其民也”。

1

温馨提示:
本文【文言文高考虚词】由作者墨香提供。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创新思维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存在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管理员或作者进行删除。
友情链接: 北京违章网特产网美好祝福文案泰国大学
我们采用的作品包括内容和图片部分来源于网络用户投稿,我们不确定投稿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联系我站将及时删除。
内容侵权、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Copyright @ 2024 创新思维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robo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