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的工资是按照以下标准确定的:
岗位工资:根据工作人员所聘岗位的职责和要求确定,不同岗位级别对应不同的工资标准。例如,管理岗位的工资标准从一级6670元到十级1585元不等。
薪级工资:主要体现工作人员的工作表现和资历,根据聘任岗位的任职年限和套改年限套改出薪级工资标准。薪级工资分为65级,从1级335元到65级7814元。
基础性绩效工资:包括岗位津贴和生活补贴,由各级人社部门审批,随工资按月发放。
奖励性绩效工资:实行总量控制,各单位在核定的绩效工资总量内,根据多劳多得、优绩优酬的原则分配。
艰苦边远地区津贴:根据自然地理环境、社会发展等方面的差异,对在艰苦边远地区工作生活的工作人员给予适当补偿。
特殊岗位津贴补贴:体现对事业单位苦、脏、累、险及其他特殊岗位工作人员的政策倾斜。
学历:影响薪级工资的定级,例如,大专毕业定为5级,本科毕业定为7级,硕士研究生定为11级,博士研究生定为14级。
工作表现和资历:薪级工资的计算综合考虑了工作表现、资历和所聘岗位等因素。
综上所述,事业单位的工资构成主要包括基本工资(岗位工资和薪级工资)、绩效工资、津贴补贴等,其中基本工资和绩效工资是薪酬体系的基础和激励元素,津贴补贴则是对特定岗位和地区的补偿。工作人员的工资标准根据所聘岗位、工作表现、资历以及国家统一政策来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