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的《归雁二首》是其创作生涯中的一组重要诗作,通过描绘大雁北归的景象,抒发了诗人对家乡和亲人的深深思念。以下是对这两首诗的详细赏析:
《归雁二首》其一
原文:
万里衡阳雁,今年又北归。
双双瞻客上,一一背人飞。
云里相呼疾,沙边自宿稀。
系书元浪语,愁寂故山薇。
赏析:
首句“万里衡阳雁,今年又北归”直接点明了主题,大雁从遥远的衡阳飞来,今年又踏上了北归的征程。这里的“万里”不仅指大雁飞行的距离之远,更暗示了诗人自己漂泊的艰辛与漫长。
第二句“双双瞻客上,一一背人飞”通过描绘大雁飞行的姿态,巧妙地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寂寥。大雁在飞行时总是成双成对,而诗人却独自一人,看着大雁离去,心中难免涌起一阵孤独之感。同时,“一一背人飞”也暗示了诗人与家乡的距离越来越远,无法回到家乡的无奈与悲哀。
第三联“云里相呼疾,沙边自宿稀”则进一步描绘了大雁飞行的场景。大雁在云层中疾飞,相互呼唤,而在沙滩上却很难找到合适的栖息地。这里的“相呼疾”既表现了大雁之间的紧密联系,也反映了诗人对家乡的渴望与思念。而“自宿稀”则暗示了诗人在异乡漂泊的艰辛与不易。
最后一联“系书元浪语,愁寂故山薇”则是诗人内心的真情流露。他希望通过大雁传递家书,但知道这只是徒劳的妄想,因为大雁并不能理解他的心意。这里的“浪语”即妄言、空话之意,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无奈与失落。而“愁寂故山薇”则直接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故山薇”即故乡的野菜,是诗人对家乡美好记忆的象征。
《归雁二首》其二
原文:
欲雪违胡地,先花别楚云。
却过清渭影,高起洞庭群。
塞北春阴暮,江南日色曛。
伤弓流落羽,行断不堪闻。
赏析:
首句“欲雪违胡地,先花别楚云”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和对北方的向往。诗人希望在大雪纷飞之前回到家乡,却因战乱无法实现,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花儿在楚地绽放,自己却无法回去。
第二句“却过清渭影,高起洞庭群”描绘了雁群飞过清渭水的景象,进一步以雁群的高飞来象征诗人的归心似箭。
第三联“塞北春阴暮,江南日色曛”通过对比塞北和江南的景色,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深深思念和无法回到家乡的悲哀。
最后一联“伤弓流落羽,行断不堪闻”则通过大雁的伤弓流落,比喻诗人自己因战乱而流离失所,无法听到家乡的声音,进一步加深了诗人的悲苦之情。
总结
杜甫的《归雁二首》通过描绘大雁北归的景象,抒发了诗人对家乡和亲人的深深思念。诗中,“归”是主题,“雁”是道具,诗人借助雁的形象,表达了自己对家乡的渴望和对时局的无奈。两首诗在表达上各有侧重,但都充满了诗人的深情厚意,是杜甫晚年比较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