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与家长沟通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尊重家长的人格和观点,平等、热情、公正地对待每一位家长,营造和谐的交流环境。
尊重家长的社会职业和家庭情况,避免因家长的职业或地位而有所偏见。
尊重家长的心理情绪,提供积极的解决方案,缓解家长的焦虑,增强对学校和教师的信任。
教师应掌握话语的主动权,主动开启话题,根据学生发展的问题主动介入。
主动引导话题深入,提出设问,启发和讨论中引导学生和家长正确归因,找到问题的根源。
不在公共场合进行沟通,营造安全、信任的沟通环境,避免“噪音”干扰。
选择开阔的、明亮的场所进行表扬和减压,增进沟通效果。
对家长要真诚,不厌其烦地回答家长的问题,提供真实、客观的信息。
不夸大事实,不奉承,以真实事件作为切入点来和家长沟通。
对待不同类型的家长要有耐心,有理有据地回答家长的问题,不敷衍了事。
将家长的期望和关注点转移到解决问题上,提供具体的建议和帮助。
在沟通时遵循“三明治原则”,先给予积极反馈,然后提出建设性反馈,最后再给予鼓励和支持。
孩子犯错误时,教师应冷静下来,等情绪稳定后再与家长沟通,避免情绪激动导致沟通不畅。
根据家长的性格和需求,采用不同的沟通方式,如倾听、建议、表扬等,以达到最佳沟通效果。
教师与家长应建立合作关系,共同关注学生的成长,促进家校合作。
与家长沟通时,提供清晰、一致的信息,避免模糊不清导致误解。
留存沟通记录,以便后续查阅和解决问题,同时反思沟通中的不足之处,不断提高沟通技巧。
通过遵循以上原则,教师可以与家长建立良好的沟通关系,共同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